工商注冊號:500383008363506
統一信用代碼:91500118MA5U3NT82D
經營范圍:水產品、魚苗養殖銷售;漁具、飼料銷售;漁業科技開發、水產養殖技術推廣咨詢服務。
網址:www.ymx12345.com
手機:15123335478(微信同步、請先微信聯系)
郵箱:ycsh6318@163.com
QQ:2653999313
淘寶:yc638
地址:重慶市永川區衛星湖街道寒婆溝
養殖新秀---大鱗鲃(淡水銀鱈魚)
大鱗鲃屬于鯉科、鲃亞科,鲃屬,進入中國后,人們又稱為淡水銀鱈魚、淡水鱈魚(另有海水銀鱈魚)。為廣溫性魚類,具有肉質鮮美,生長速度較快,抗逆性強,耐鹽堿等優良特性。原產于烏茲別克斯坦的阿姆河,是該國名貴的大型經濟魚類,已被列為烏國珍稀瀕危魚類。
2003年,中國水產科學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通過實施農業部“948”(大鱗鲃引進)項目首次引入我國。2012年7月24日,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徐偉研究員主持的“大鱗鲃人工繁育技術研究”項目在呼蘭試驗場通過了由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項目管理辦公室組織的專家現場驗收,認為項目組在親魚培育、人工繁殖、苗種培育等方面均已完成了項目規定的考核指標,一致同意通過現場驗收。
大鱗鲃與我國鲃亞科魚類相比,大鱗鲃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1℃~30℃,生長發育溫度在0℃-30℃均能生存,性成熟個體(5齡)體重3.0~5.0 公斤,具有肉質鮮美,抗逆性強,耐鹽堿等優良性狀,其養殖技術易掌握,經濟效益較好,水質要求不高,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優質魚類品種。比我國目前人工養殖的中華倒刺鲃、光刺鲃、黑鱗鲃、金錢鲃等鲃魚更耐寒,豐富了我國北方鲃魚養殖品種。
據資料表明:大鱗鲃肌肉(鮮樣)中各組成的質量分數為粗蛋白20.27%,粗脂肪4.41%,水分73.39%,灰分0.96%,碳水化合物0.97%;含肉率64.46%,肌肉中含有17種氨基酸,總量為72.22%(干樣,質量分數),其中必需氨基酸7種,總量為29.68%,占氨基酸總量的41.10%;4種鮮味氨基酸的總量為27.47%,谷氨酸含量為11.69%;根據FAO/WHO的理想模式,大鱗鲃肌肉必需氨基酸組成相對比較合理,大鱗鲃含有16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SFA)8種(19.62%);不飽和脂肪酸(UFA)8種,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5種(74.16%),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3種(6.228%),微量元素比值合理。
大鱗鲃的主要營養指標與我國中華倒刺鲃、光倒刺鲃相似,高于某些淡水經濟魚類,表明大鱗鲃為食用價值很高的優質魚類。
目前,大鱗鲃在國內市場養殖情況良好,但畢竟是新品種,市場推廣有一定難度,塘口價穩定在10-38元/斤,養殖成本和鯉魚相似,只要有銷售市場,利潤可靠。
養殖周期:頭年達到3-4兩,兩年可以一斤半以上。
養殖方式:和鯉魚相似。
放養密度:前期和鯉魚相似,后期放養密度(1齡魚或2兩大小):1500-2000尾/畝。
病害:沒有突發性病害,目前幾乎不發病。
大鱗鲃的簡要生物學特點
1、大鱗鲃的形態特征
大鱗鲃屬鯉科、鲃亞科、鲃屬。大鱗鲃魚體呈梭形,頭部較小,體修長,口亞下位,具有吻須和頜須各一對。胸鰭、腹鰭各一對,背鰭、臀鰭各一行,背鰭起點位于腹鰭起點的前端,尾鰭叉型。身體被覆奇特發光的鱗片,側線清晰、平直。體背部呈銀灰色,腹部為白色。
可量性狀:大鱗鲃的側線鱗數為72~73枚,左側第一鰓弓鰓耙數20~28。大鱗鲃的體長為體高的5.00~5.57倍,為頭長的4.50~5.53倍,為尾柄長的4.69~6.15倍,為尾柄高的9.47~10.81倍,頭長為吻長的3.14~3.38倍,為眼徑的4.64~5.75倍,為眼間距的2.43~2.82倍。
2、大鱗鲃的棲息習性
大鱗鲃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棲息在池塘水體的中下層水域,當在水溫適宜、環境安靜無驚擾的情況下,也偶爾上浮水面,時邊時開的集群圍池繞游,當其受外界環境驚擾時,便各自急速下沉逃竄。當養殖池水溫降到15℃以下時,其生活方式大都在池塘水體的底層,并在池底最深處集群越冬。
3、大鱗鲃的適應性能
大鱗鲃適溫能力強,在1~35℃的水溫環境中能生存;抗逆能力強,耐低氧,2齡魚窒息點含氧量為0.29-0.58mg/L;抗病能力強,一般養殖條件下,不易發病,池塘養殖成活率較高,仔魚至夏花階段存活率80%以上,從夏花至秋片(魚種)階段成活率95%以上,從魚種至商品魚出池成活率達99%以上。
4、大鱗鲃的食性
野生大鱗鲃為雜食性魚類,自然條件下,以植物碎屑、底棲動物和小魚蝦為主要食物來源。
人工養殖條件下,大鱗鲃在魚苗階段,自仔魚開始攝食外源營養,主要食物是人工制作的蛋黃漿、黃豆漿和養殖水體中的輪蟲、小型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
魚苗長到2.5cm以上時,主要食物是人工配制的粉狀料和池塘中的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及植物碎屑等;
魚苗長到7cm以上時,主要食適口的人工配制的全價小顆粒料,也喜吃養殖池水體中的枝角類、橈足類、及植物碎屑等;
當體長14cm以上至商品魚階段,喜吃的食物是適口的人工配合全價顆粒餌料。
5、大鱗鲃的生長特性
大鱗鲃的生長速度較快。當年魚苗(水花)可長至100~160g,第二年可以長到750g左右,即可上市銷售。
6、大鱗鲃的繁殖特性
大鱗鲃為洄游性魚類,也稱生殖洄游魚類,其主要棲息于咸海水域育肥、發育,性成熟時洄游到江河中產卵,野生大鱗鲃性成熟年齡為4~5齡,每年5月底到7月初(40天左右),阿穆河水溫達到22~25℃時,大鱗鲃開始產卵,產卵量4萬~10萬粒,大鱗鲃的卵粒大,卵乳白色,為漂浮性魚卵,吸水膨脹后1小時直徑為4.5~4.8mm。
池塘馴養的大鱗鲃性情溫順,將性成熟雌魚與雄魚1∶1 配比注射催產激素后,未發現追逐現象。人工催產藥物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和DOM 配合使用, 注射劑量與鯉魚催產劑量相似。注射藥物20小時后檢查雌魚,并進行人工受精。
大鱗鲃成熟卵為乳白色、浮性卵,卵直徑1.52~1.56 mm,受精卵吸水膨脹,直徑4.5~4.8 mm,受精卵在水溫23~25℃條件下,大約65~70小時出膜,孵化積溫1610~1625 ℃。
大鱗鲃4齡雌魚體重1065~1550 g,性腺重量為17~24 g,性成熟系數為1.1%和2.3 %;5 齡雌魚體重2600和3150g,性腺重100和295g,性成熟系數為3 .8 %和9 .37 %。4 齡雄魚體重630和720g,性腺重為5.45和6.52g,性成熟系數為0.87 %和0 .91 %, 5 齡雄魚體重1 800 g,性腺重32 .8 g,性成熟系數1 .82 %。
(2017/7/19 劉文俊)
歡迎關注本站"重慶豐祥漁業"微信公眾號!將會定期向你推送本號信息!將為你精誠服務!